一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2017年,全市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,严格落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委(扩大)会议的各项目标任务,坚持稳中求进、改革创新总基调,坚持五大发展理念,进一步解放思想、凝聚力量、综合施策,破解难题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,脱贫攻坚步伐稳步推进,全市社会大局稳定,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。
——经济实力不断增强。2017年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68.81亿元(可比价,下同),较2016年增长4%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.36亿元,下降13.33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2元,增长8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4元,增长7.9%。
——农村建设步伐加快,农业经济健康发展。
实现农林牧总产值39.96亿元,增长7.88%。粮食正复播面积28.90万亩,总产12.72万吨。正复播蔬菜面积6.51万亩,总产27.76万吨。扶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全面落实取消农村义务工和“五统一”政策,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改变。
——工业经济总体平稳。
着力优化产业结构,大力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,建立了“一企一策”责任帮扶清单。北部产业园聚集以纺织服装企业56家,为全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。完成卫星工厂建设,深入推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严格落实飞龙等三家水泥企业行业错峰生产、限时生产制度。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9.6亿元,下降15.8个百分点。
—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。
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吐曼河、克孜河城市段综合治理有效实施;完成安居富民房年度建设任务,110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,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提升等项目快速推进,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显著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.83亿元,增长21.1%。
——商贸流通业呈现新特点。
加快传统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,加强与中交建集团、新光集团、华凌集团等大企业的合作,推进远方公路港、大唐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建设。美团、青团等7家美食团购企业相继落户我市。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,3500平方米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,完成覆盖全市11个乡镇、90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,乡镇物流配送覆盖率100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.5亿元,增长9.1%;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4.37亿美元,增长96.8%。
——旅游业发展呈现新气象。
围绕喀什古城5A级景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就业富民示范区。重点扶持改造百年茶馆、古丽开心院落、木器等展示店;古城景区商铺由801增加至2437户,实现直接就业7311人,间接就业42866人。发挥援疆省市的作用,接待6批旅游专列,接待游客3000人。全年接待游客422.2万人次,旅游收入26.1亿,分别增长19.2%和15.3%。
——对口援建工作取得新进展。
坚持援疆项目和资金向民生、向基层倾斜,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供暖设施建设、双语幼儿园、特色乡镇建设规划、城乡居民健康体检中心、智慧城市建设、安居富民工程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。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成功在喀召开,围绕地委、行署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把支持脱贫攻坚作为对口援疆的核心工作,使援疆工作方向更加精准、成效更加明显。
——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,城乡面貌显著改善。
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,全面启动城市绿化、美化、亮化、净化工程。开工建设喀什至阿图什、疏勒、疏附城市连接线绿化提升工程。对喀什花园、机场路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,新增绿地面积1127亩,对城东大道、迎宾大道等20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,增加绿化面积757亩。完成人民东路等重点路段沿街185栋137万平方米外立面改造;实施50公里主要路段的防护栏升级改造;对解放路、人民路等重点路段36公里的路沿石进行大理石改造。完成喀什花园、七里桥等141栋楼体外立面亮化。购买大型洒水车、扫地车和压缩式垃圾车,实现市区主要路段全天机械清扫。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,淘汰落后产能,拆迁正大钢铁,累计拆除237台燃煤锅炉。重拳处置水污染,严守水资源管理“三条红线”,全面推行“河长制”,落实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投入运营。清理河岸建筑、生活垃圾44吨,城乡面貌明显改善。
二、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
2018年,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严格按照市委(全委)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,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,抢抓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机遇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统筹城乡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,强化民生改善,稳步推进脱贫攻坚,全面做好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。
实现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,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(一)扩大有效投资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
紧盯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,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有效抓手,加大项目谋划,集中力量,全力推进。一是加强同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,把国家、自治区相关产业发展、脱贫攻坚等政策和重大规划具体化、项目化,争取更多资金助力喀什市发展。二是按照资金和项目向扶贫领域倾斜的要求,加大资金投入,大力支持扶贫项目的落地实施。三是加大项目储备库,进一步梳理完善,提高项目可操作性。
(二)强化发展支撑,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
一是转变农业农村管理方式,扶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,大力发展农村电商,延长农业产业链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提高农民收入水平。二是引导传统企业技术改造,实现转型升级,延伸产业链,实现企业提质增效。加大规上企业扶持力度,加大发展纺织服装企业,培育“小升规”企业。借助援喀省市援疆援建,探索开展“园中园”、“区中区”建设,打造集群化、差异化产业发展示范区。三是积极与新光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,全力推进中西亚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建设。支持曙光国际、远方物流港等龙头流通企业发展壮大,带动商业划行规市,提升服务业档次与竞争力。健全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,打通城乡商贸流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四是实施喀什古城产业创新工程,提升古城景区品牌效应,打造以喀什古城和高台民居为中心,涵盖东湖、北湖和吐曼河沿线的休闲旅游核心区域。与援疆省市合作,推动旅游包机、旅游专列。充分发挥喀什市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,做好大喀什全域旅游工作。
(三)坚持统筹规划,提高城市建设水平
一是提升老城建设,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,实现城市主干路网衔接,积极推进绕城高速建设,尽快实现外环贯通。统筹布局跨区域的水系、园林绿化、生态、供排水、电力电网等大型项目。加快新城建设,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完成主体道路网络建设,实现水、电、气、暖、讯入户全覆盖。二是建设教育中心,力争喀什大学投入使用,依托喀什大学打造南疆人才高地。继续办好寄宿制学校集中办学,把深喀教育园区打造成集中办学示范区,推动喀什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。三是建设医疗卫生中心,借助“组团式”援疆,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医院,提升医疗卫生水平。四是建设商贸物流中心,利用喀什市区位条件和铁路、公路、航空等立体交通优势,借助援疆优势,打造区域性中心。五是围绕建设旅游城市、生态城市的目标,以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为抓手,加强绿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美化和5A景区功能完善,打造从北湖至东湖的带状生态景观轴线。
(四)坚定绿色发展理念,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
牢固树立“环保优先、生态立市”和“资源开发可持续、生态环境可持续”的发展理念,强化环境保护意识,确保喀什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。一是严格审批,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。二是建立环境保护负面清单,严禁“三高”项目落户喀什市,实行环境保护“一票否决”制。三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,加快实施煤改气、煤改电工程,全面清理整治燃煤锅炉,取缔粉尘污染企业,对相关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改造。四是强化水污染治理工作,全面落实“河长制”,加大吐曼河、克孜河两河城市段沿岸污染整治力度,完成第一污水厂提标改造,实现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营和城北污水厂建设,有效改善水体质量。五是推进土地污染防治,合理利用土地资源,禁止非法开荒;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、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,控制面污染源。
(五)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
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,实施好“九项惠民工程”。推进棚户区改造、安居富民“两房”建设。抓好精准扶贫、美丽乡村整村推进、庭院经济等建设,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。全力做好高中阶段普及工作,确保高中阶段入学率100%;优化中等职业教育机构,加强校企合作,加大“订单式”培养模式,鼓励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,促进学生就业。全面落实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政策,充分发挥乡镇、街道健康体检中心作用,做到全民体检全覆盖;进一步提升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,推进健康喀什建设。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,探索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、社区养老为依托、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