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月6日,在喀什古城旅游景区“古丽的家”旅游家访院,游客和演员们一起跳起麦西热甫。石榴云/新疆法治报记者龚彦晨摄
11月6日,喀什古城旅游景区暖阳斜照。走进古城里“古丽的家”旅游家访院,麦西热甫旋律萦绕庭院,穿着艾德莱斯绸裙的姑娘们翩翩起舞,游客争相加入,笑声与歌声盈满小院。
这处街巷院落已是喀什文旅“网红地标”,两个民宿整洁明亮,家访院宾客盈门,旅拍店彩裙盈架,36名员工穿梭忙碌。负责人沙拉麦提·卡日招呼客人时说:“原以为11月是淡季,没想到客流还这么旺!”
“沙拉麦提现在是古城‘创业明星’!”喀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古城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麦麦提玉素甫・艾尔肯接话,沙拉麦提却摆着手:“我这红火日子,全靠你们帮衬!”
2015年,喀什古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家门口的游客越来越多。看着这股“文旅热”,2017年,沙拉麦提辞掉工作,把自家古城的老房子改造成“古丽开心院”家访点。可经营没多久,她就发现“开心院”的名字不仅辨识度低,还常让游客误会是娱乐场所。她想把店名改成更亲切的“古丽的家”,可“古丽”是新疆姑娘的常用名,这名字能通过审核吗?她心里直打鼓。
“没想到工作人员特别重视,专门组织会议研究,一周后就打电话告诉我‘可以改’,还手把手教我填表格、办手续。”沙拉麦提至今记得那份感动,“这是我创业路上收到的第一份礼物,也让我看清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模样——不是来‘管’的,是来‘帮’的。”
2019年是她的转型关键年。游客常说“想住一晚感受民宿风情”,从没做过民宿的她去云南丽江“取经”,回来却对“住宿许可”“硬件规范”一头雾水:“满心想办民宿,可消毒间怎么设、布草怎么管,我啥也不懂。”
市场监管部门得知后主动上门,工作人员带着图纸,从消毒间通风、布草间分区,到床单清洗标准、公共区域消毒频率,逐项示范讲解,还帮她对接公安、文旅部门,协调多环节审核。没多久,“古丽的家”民宿就开张了,第一批住客的好评让她松了口气。
2023年,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帮扶试点,“古丽的家”凭特色经营和口碑获评“名特优新”。“这个政策特别好,家访院、民宿,还有旅拍店,都可以用‘古丽的家’这个名称,这个牌子也越来越响亮。”沙拉麦提说,从起名到更名,再到品牌升级,市场监管部门就像“领路人”一样,为她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。
日常经营中,市场监管的“柔性执法”让她暖心。旅游旺季,执法人员定期来查厨房卫生、消毒柜记录、布草间规范,小问题不罚钱,当场指导整改——比如消毒柜达标温度、布草分类贴标,后续还会复查,确保整改到位。“‘首违不罚、指导优先’,既没让我们丢面子,又帮我们养成了规范习惯。”
考虑到古城游客多、纠纷偶发,市场监管与文旅、公安、司法行政等部门建立联合处置机制。麦麦提玉素甫说,市场监管所的6名工作人员要服务近8000家商户,压力很大。“现在各部门联动,纠纷能快速调解,既维护了游客权益,又保全了商户名声,更守住了古城文旅形象。”
除了监管和指导,市场监管还从“便利化”和“提能力”帮商户激活动力。知道商户跑行政中心麻烦,古城市场监管所开设个体登记窗口,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网办,材料齐全当天就能办结,不用多跑路。针对商户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不足,所里定期组织培训,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、食品安全法、明码标价,“古丽的家”36名员工轮流参加。
“以前员工遇投诉会慌,现在都能主动解决。”沙拉麦提说,培训让投诉少了,员工干劲儿也足,团队特别稳定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。
从小小的家访点到串联民宿、演艺、旅拍的文旅综合体,“古丽的家”八年蜕变,正是喀什市场监管部门“扶上马、送一程”的生动写照。如今喀什古城近8000家经营主体,在市场监管的精准服务与规范引导下,以更规范的经营、更优质的服务,共同擦亮喀什古城的金字招牌,为当地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
